4月24日,环境毒理与健康风险研究团队成功召开第二次组会,会议围绕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要点和微塑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讨论,团队成员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省自然项目申报要点解析
会上,团队成员探讨了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最新政策,并强调以下关键事项:科学问题属性选择:申报时应明确项目属于“前沿探索”“需求牵引”“交叉融合”或“方法创新”类别;研究内容创新性:避免重复已有研究,需结合最新热点提出新视角;技术路线可行性: 注重方法学创新,建议采用多组学分析(如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或先进表征技术(如纳米二次离子质谱NanoSIMS)。

二、微塑料研究热点与新技术分享
在学术研讨环节,团队成员就微塑料的环境行为、毒理机制及检测技术进行了专题汇报:
微塑料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复合污染效应、人群暴露新证据及降解技术突破。文献中的前沿技术 有单颗粒质谱技术(SP-ICP-MS)、类器官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等。
三、团队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推进实验研究:针对微塑料的免疫毒性和肠道菌群扰动机制开展深入实验。
2. 加强合作交流:与其他OD(中国)官方联合申报交叉学科项目,提升研究竞争力。
本次组会为团队探讨了省自然项目的申报策略,并梳理了微塑料研究的关键突破口。团队成员表示,将结合会议建议,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并持续推动环境健康风险领域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