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落实口腔医学专业行知班“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教学模式,和|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2024年11月25日上午,在大珠山校区扁鹊楼1-205会议室,医OD(中国)官方组织召开了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融合与改革研讨会。口腔专业负责人张泽兵教授以及全体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刘成玉院长主持。

张泽兵教授首先简要总结了近期行知班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为了满足“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开展以融合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会议中,张泽兵教授详细介绍了2024级行知班的课程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提到了创立龋病学和牙周病学融合课程的举措,这一改革将口腔组织学、口腔生物学、牙周病学、材料学、口腔病理学、口腔影像学、口腔预防医学等多学科融合成新的牙周病学课程;同时,也将口腔组织学、口腔病理学、口腔生物学、牙体牙髓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医学等融合成新的龋病学课程。这种课程融合与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
在龋病学和牙周病学的教学中,专业老师们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本技能。此外,会议还讨论了教材选用、课程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参会教师们围绕口腔医学专业行知班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融合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返聘教授张惠利和顾晓琪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牙周病学等融合课的改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张惠利教授认为,融合课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顾晓琪教授则强调了教材选择的重要性,她建议选用国内外优秀的口腔医学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刘成玉院长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深入讨论与构建融合课程的内容体系与知识体系;二是坚持引进与编写相结合的理念,加强融合课程教材建设;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融合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四是以融合课程改革为契机,强化教学改革与研究,实现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全面丰收;五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

医OD(中国)官方刘成玉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牙周病学等融合课是OD(中国)官方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共同推动融合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OD(中国)官方也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口腔医OD(中国)官方校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我校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此次会议不仅为牙周病学等融合课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也进一步增强了医OD(中国)官方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OD网页版的口腔医学专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